接下来的日子步上正轨, 家属区的日子风平浪静, 姜宁小家娘家学校, 工作学习生活有条不紊。

    据赵向东所言, 许卫国这对象处得非常好, 最有力的证据是他身心愉快, 那张俊脸如沐春风, 对好友打趣一律笑而不语,持默认态度。

    姜宁也和李沁逛过两回街,后者虽然信誓旦旦说许卫国同志依然处于考察期, 但提起人已唇畔微微带笑。

    看来这两人是好事将近了。

    姜宁挺为他们高兴的,还打趣道,她红包已经准备好了, 就等着送出去。

    除了等送红包以外, 她还等一件事,就是京城那边电视台广告的联络结果。

    加盟合同已经签了三批, 三个品牌的已经初步覆盖到全国大部分省份了, 销售十分火爆, 好在姜宁先前物色好的分厂及时投入生产。

    这个分厂位于城东, 是老厂三倍大, 姜宁将彭弘毅为首的一部分骨干抽掉过去, 分厂很快上了轨道,供货量游刃有余。

    到了这个时候,就该着手广告的事了。

    姜宁打广告的最重要目的, 就是宣扬品牌, 进一步稳固三个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位置。

    既然这样,这个播放广告的平台,毫无疑问就得选央视了。

    现在电视频道很少,但要说权威和覆盖面积广,头一个就是央视,无人能出其右。

    姜宁盯的一直都是央视,可惜现在时机成熟,她却身怀六甲,并不适宜出外。

    于是,她就将这事儿拜托给她二哥了。

    姜红兵最近常去京城,家电商场计划在京城开第二家分店,他得盯一下。另外,他和许卫军再度合伙开的电冰箱厂已经正式投产,现在正是产品将要上市的阶段,京城是个重要销售点,当然得多跑两趟。

    对于许卫军而言,从商终究是副业,他一个正值上升期的正团级军官,工作还是很忙的。他能投资能把控大方向,人脉关系一把罩,但具体经营却不愿意再过分劳神。

    他还有家庭要顾及呢,再能干一天也是二十四小时,把人劈开几瓣都不够用。

    因此,寻找可信任且有能力的合作伙伴挺关键的。

    他有好些发小,这些都是能信任的,许卫军也和发小合作了好些项目。但问题是,他的发小也有和他一样的苦恼,资金全部往这边放并不合适。

    姜红兵出现得很及时,信任是能信任的,且经过电饭锅厂的尝试以后,他肯定了对方的能力。

    于是,许卫军将姜红兵纳为重要合作伙伴之一。

    他启动电冰箱厂项目时,主动询问了姜红兵是否有再次合作的意愿。

    姜红兵欣然应允。

    占地面积庞大的电冰箱厂就轰轰烈烈拉开帷幕,其中许卫军占六成份额,姜红兵占四成。

    对于姜红兵而言,这是一件大好事。

    开电冰箱厂得引进技术,目前厂子的技术是国内最先进的,而且这么大一家厂子,挂靠不是轻易能挂的,林林总总,人脉钱权缺一不可。

    搭上了许卫军这辆快车,他少走了非常多的弯路。

    冰箱厂日进斗金是一方面。另一方面,人脉有了关系有了,他抽空另外投资,也顺遂太多,以前得跑好些时候才能跑通的门路,现在也就一句话的事儿。

    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双赢。

    姜红兵事业发展势头迅猛,人常往外地跑,好在孙甜甜也十分体谅他,两人感情已经十分稳定,后方稳定,他打拼得干劲十足。

    他在京城有好些合作商,关系是有的,这回得了小妹指令,没多久就和电视台搭上了线。

    想投放广告其实并不太难,因为这年头打广告的商家很少很少,电视台也是愿意增收的,找了个有实权的,你来我往一番,很快合同就把签了下来。

    姜红兵并没有因现在打广告容易就态度一般,相反他认为小妹说得非常对,恐怕没几年就该一位难求了,这关系得好好处着,以后也便利。

    他本来就是长袖善舞的人,态度热情,出手大方,一来二去,对方差点把他当亲兄弟了,把路子铺得稳稳的。

    用姜宁的话说,就是术业有专攻,她二哥就是这方面的人才。

    既然合同签下了,那就该找编剧和导演等拍摄团队,尽快将广告拍摄起来。

    姜红兵先找了一个口碑不错的编剧,达成合作意向后,让人往杨市去。

    姜宁对这广告的拍摄是有个人想法的,不过需要专业人士完善一番。另外她很看重这次广告投放,自己不方便往外跑,那就让拍摄团队往这边来,在眼皮子底下盯着才放心。

    多加点儿钱,没有不行的,这编剧也就先到一步而已。

    在姜宁和编剧沟通期间,姜红兵也按照编剧推荐,联系了一个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导演,达成合作共识。

    导演有一个用惯的拍摄团队,其他人也不用费心找了,直接准备好火车票,让人过来得了。

    这些事儿说起来多,但办着还是挺有效率的,刚踏入九月,姜红兵就和导演大部队一起折返。

    大伙儿休整一天,再把准备工作做起来,就可以开工进行拍摄。

    “妈,广告今天开始拍了,我二哥等会就来接我。”

    姜宁放下电话,朝厨房了喊了一声,告诉正在做早饭的姜母。

    她怀孕六个多月了,身体日渐沉重,姜母也不说什么让闺女暂时回娘家住的话,只收拾好东西,半个月前就搬进家属区,照顾闺女和外孙子。

    “成,你先把早饭吃了再去。”

    姜母把留给闺女的早饭热好了,端出来放在餐桌前,让闺女过来吃,擦擦手,抱起推着玩具火车满厅跑的安安,笑道:“阿婆的安安也吃一点。”

    这小子早上没吃多少,姜母给他擦干净小手,然后放进特别定做的儿童餐椅上,将晾好的一小碗粥拿过来,小木勺递到安安手里。

    妈妈吃,自己也吃,安安十分高兴,勺起粥,“啊呜”大口吃了。

    “乖,真乖!”

    姜母笑着夸了外孙子,随后又转头和闺女说:“家里装了电话真方便,啥事打个电话就行,就是电话费忒贵了点。”

    姜家弄了一个名额装上电话了,家里孩子都做生意,这方便就是大大的,就是电话费比较贵,姜母每回听到电话响,总要絮叨两句。

    对于姜宁兄妹来说,这点子电话费真不算事,不过亲妈说话还是得捧场的,她咽下嘴里的粥,清清嗓子,笑道:“妈,你瞅有了电话咱方便了多少,省下来的时间老多了,不用跑来跑去,还能多歇歇,你说是不是?”

    “那倒是。”

    姜母当然想孩子多点时间休息,她也就习惯性叨叨,得到回答就不纠结了,转又和闺女抱怨起二儿子,说一天到晚往外跑,也不是孙家有没有意见。

    姜宁和孙甜甜现在大三了,距离毕业说长不长说短不短,姜母十分满意孙甜甜这个儿媳妇,常怕儿子忙碌导致未来亲家有意见。

    “没事的妈,孙叔孙婶很支持二哥呢。”

    现在努力拼搏,只是为了更好的未来,孙家非常开明,姜宁耐心安抚了她妈一番。

    等吃完早饭,姜红兵就进门了,姜宁回房换了身出门的衣服,提着包包和她妈儿子告别。

    外来车辆进入家属区手续繁琐,又得登记又得检查,姜红兵不耐烦,他车子停在大门外人进来,看了亲妈再接小妹,反正走过去也就几分钟的事。

    安安一手拽妈妈一手拽舅舅,嚷嚷着也要去,姜母搂着他说等会和他出门逛花园,再买一个奶油冰棍儿吃,这才消停了。

    唉,孩子大了,越来越不好哄。

    感叹完毕,姜宁十分艳羡对她二哥说:“二哥,你还能好好享受一下单身生活。”

    “才多大年纪的人,咋就和个老太太似的忒多感慨?”

    其实对于姜红兵而言,这单身生活并不轻松,他这几年努力打拼,就是为了婚后少些往外跑,能多照顾妻儿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这并不妨碍他打趣自己的小妹。

    嘴皮子一时痛快,换来了一记二指钳,姜宁十分精准掐住她二哥腰间的软肉,顺时针旋转一圈,顺便还给出评价,“二哥你最近肯定吃多喝多的,还运动少,瞅瞅都有点儿小肚子了。”

    她嫌弃,“你得锻炼起来,不然咱甜甜该嫌弃你了。”

    “真的吗?!”

    姜红兵顾忌小妹怀孕,都没敢挣扎,咬牙硬受了二指钳,接着又遭遇暴击,他赶紧摸了摸腰腹,没咋胖啊?不过看来锻炼还是不能少!

    姜宁暗笑,一本正经点头,“真的,不骗你。”

    兄妹说说笑笑,驱车前往姜宁去年刚开的服装分厂。

    这分厂地方宽敞,安排一个位置拍摄广告完全没问题。反正这条广告并不需要取外景,全程室内拍摄,搭好摄影棚即可。

    姜红兵也腾出时间一起去,一来照顾小妹,二来他也挺好奇广告拍摄这个新奇玩意,见识见识也不错。

    他受小妹影响也很有品牌意识,要是效果好,电饭锅和电冰箱各拍一条也不错。

    反正目前投放广告的费用真心不算高。

    兄妹两人乘兴而来,不想刚到地方,就被人猛地浇了一勺冷水。

    彭弘毅黑着脸迎上来,“嫂子,那个叫卢佩佩的女演员,对咱们的广告代言费有异议。”

    这个军旅出身的汉子忍不住骂了一句,“合同都签了,昨天一点意见都没有,现在化好妆要开机了才说加钱!他奶奶的!”

    喜欢八十年代翻身记请大家收藏:八十年代翻身记更新速度最快。(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手打吧:)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